利器

利器,在日常的语境中是锋利的器物。

有句话说,人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这里,利器指的是趁手好用的工具。文章的标题就是取这个涵义。

我的生产力工具

在谈工具之前先简单说说我平时干活的情况,有助于接下来的叙述。我一般会先看书,如果书不错就会一边看一边记笔记。记下的笔记会多次朗读,与此同时录音。录音会定时播放,多数是在睡前。最后有了灵感,就会把酝酿数日的想法写成文章。

看电子书使用的工具是Kindle Oasis,一般用来看文学类作品。在看实体书的时候要用到书签,在淘宝上随便找的一个牌子,一盒有四五十个。好处就是每一本书配一个书签,每次重新翻开都能恢复之前的阅读进度。计划半年回收一次。

记笔记用的记事本是Daycraft的旗舰系列A5笔记本,一本要100人民币左右。用的笔要便宜的多,是ZEBRA的JJ15-BL蓝色签字笔。

录音设备是iPhone6S和原装耳机。听录音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无法批量导入到第三方软件例如QQ音乐,只好用iTunes听。

写文章用的是14年底买的MacBook Air,写作软件是订阅收费的Ulysess。

值得额外一提的是最近发现的一个利器,A4纸。因为我舍不得在记笔记的记事本上打草稿,所以每次要找张纸随便写点什么的时候就特别痛苦。这几天突然想到买一盒A4纸来做草稿,到网上一看价格,平均算下来一张也就4分钱不到。买回来之后发现特别好用,强烈推荐。

为什么要用好的工具

好的生产力工具能促进生产,改善工作时的体验。

记笔记,是阅读过程中最花时间的地方。有的时候一坐下来,会连续几个小时在记事本上写字。无论是手压在本子上的触觉,抑或手指握笔的手感,还是书写时纸笔接触通过笔杆传导的微妙反馈,都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每次拿起Daycraft,皮质感的封面每次都能给我一种非常舒适的满足感。每次做完笔记合上本子,两只手捧着它放到书桌一旁,工作完毕的自豪感和良好的手感杂糅在一起,会短暂地进去一种难以言喻的状态。做笔记是一道特别枯燥的工序,有的时候难免想要偷懒放弃。然而有了喜欢的本子和顺手的签字笔,每次干活都是这么愉快地开始,又都是这么愉快地结束,就比较容易坚持下去了。

A4纸比平常的本子要大,而且空白一片,可以让我们尽情在上面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纸张的大小有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思维的变化,或许一张大的白纸可以放飞我们的各种奇思妙想。因为是草稿,用完之后可以随时扔掉,所以我们可以不用在意字写得好不好看,只需要专注于记录想法就好了。用一句计算机专业的话来说,白纸就像我们大脑的高速缓存,帮助我们整理思绪。当然了,如果想法特别重要,可以选择用手机拍下来或者摘抄在记事本上。

好的生产力工具甚至能促成新的生产方式,产生新的想法。

亚马逊在去年推出了Kindle Unlimited电子书包月活动,会有相当多一部分的书可以免费阅读,同一时间可以借阅10本。单月收费12元人民币,全年118。我在去年入手Kindle Oasis之后也购买了这项服务,一开始只是看文学类书籍。后来只要是感兴趣的书都会优先选择电子书,实在不错才会购买实体书。Kindle Unlimited解决了我一个问题,就是买书花钱太多,有的时候买了许多并不值得看第二遍的书,但与此同时也不愿意因为限制预算而错过一些好书。在使用了Kindle之后,我有意训练了自己快速“读”完一本书的能力,在半个小时之内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下去。

我有一个一般人都没有的“优点”,就是特别迷恋自己的声音。所以会把读书笔记录下来,然后时不时放给自己听。思考某一个特定问题,可能就会选择把有关几本书的笔记录音挑出来,一边听一边想。这样做既能启发思考,也能让自己的思绪集中在该问题之上。有一天突然受到“随机播放所有歌曲”这一功能的启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我花了几天的时间,把记的所有读书笔记重新录音。每本书分成3到15个不等的录音,每段录音少于8分钟,把它们统统放在同一张播放列表上。随机播放所有的录音,这个录音是《人类简史》的作者在讲解虚构的力量,下一个录音就是在听阿兰·德波顿在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嫉妒身边朋友取得的小小成就,再下一个录音则是轮到《影响力》的作者告诉我们所谓的“套路”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想法在和想法碰撞,没有人知道下一个想法是什么,也没有人会知道不同的两个想法相遇会出现怎样的火花。

打磨系统

再好的生产力工具最终还是要服务于生产,所以盲目追求更贵更发烧的工具是一种本末倒置。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动过心思买最新上市的iPhone8,也曾经想过要买即将发售的iPhoneX。但是如果回到工具的存在意义本身,无论是录音还是给草稿纸拍照,现有的设备已经完全够用,而且效果已经非常好。无论是8还是X,都对生产本身并没有任何提升的帮助。现在完全打消了更新手机设备的念头。即便以后考虑换新,也是基于生产目的,即用它来做什么,换了新的能不能做得更好。

Daycraft的本子屯了三本新的,应该能用到明年年底。ZEBRA签字笔对应型号的笔芯买了几十根,也是一年多的量。至于作为草稿用途的A4纸,买了一盒,里面有500张。既满足消费的欲望,又不会浪费,还能营造一种“家有余粮,心里不慌”的安全感。

通过工具这一个切入点,我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打磨整个系统。

在之前的文章里曾经写过:“我的兴趣是阅读和写文章,在这两件事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一定要转行做一个文字工作者。阅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是可以迁移使用的通用能力,都是属于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我投入漫长的岁月,建立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系统。让这样的做事方式和方法变成一种习以为常,并以自己的方式谨小慎微地进行整备,郑重其事地打造打磨。像一台机器一样为它拭去污垢,注入机油,努力不让它生出一点锈斑。做这样的事情尽管微不足道,算不上什么成就,却让我产生一种类似自豪自得的心情。”

说不出来做这些事情有多大的意义,或许到最后也做不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然而,这个不断琢磨不断优化的过程真的非常有趣,让我沉迷其中,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