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浮躁的心应该何处安放

一个大学同学跳槽了,新东家给他的月薪几乎是我的两倍。扪心而问,我内心并不像表面上那么欣喜,相反地,我郁闷了一个下午。这应该是攀比心在作祟。赚得比我多的人比比皆是,为什么那个人是自己的大学同学就特别心里不舒服呢?明明自己已经过得很好,相当满意了,为什么还是会心生不满呢?

我最喜欢的随笔作家阿兰·德波顿在他的《身份的焦虑》中写道:“我们从来就不会孤立地形成我们对事物(如财富和社会尊重)的相应期待,我们的判断必然有一个参照群体——那些我们认为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只有同他们比较,我们才能确定我们合适的期待视野。我们不可能鼓励地欣赏自己拥有的东西,也不可能通过与中世纪祖先进行比较来衡量我们现在的拥有。同样,我们也不可能仅仅因为自己身处一个繁荣富足的历史时期而沾沾自喜。只有当我们所拥有的同儿时的伙伴、现在的同事、我们看作朋友的人,以及在公众领域与我们身份相当的人一样多,甚至还要略多一些时,我们才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

这种不由自主地“跟相近的人比较”的本能在数十万年的进化当中写进了我们的基因密码里面,想要完全战胜它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这种本能与其他任何一种人类天性一样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迫使我们进步,减少离经叛道的行为,更多地符合公众理想人才的期望。但是,承认攀比心的价值,并不代表我们不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质疑。很多欲望总是与我们的真正需求毫无关系,而是商业广告和周遭舆论植入到我们的思想当中。这一点,我们只需要看看桌面上、衣柜里和杂物房堆放了多少用不上的消费产品就知道了,更别提草率的婚姻和糟糕的职业选择。

社会越来越浮躁。新闻媒体最喜欢的题材就是“年少成名”和“一夜暴富”,仿佛这是一个名利唾手可得的黄金时代,让每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都以为自己总有一天可以攀上金字塔的塔尖。年轻人们不谙世事,尤其容易受这种煽动性信息的影响,产生“我也一定可以出人头地”的盲目自信,同时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和世俗成功的难度,最终被不属于自己的梦想所绑架。

针对这一点,《身份的焦虑》中写道:“对于人类这种苛求尊严而受挫并深感恐惧的情绪所导致的势利倾向,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和悲情,而不是一味去苛责。”

每当我感受到自己产生的浮躁情绪时,开始责怪自己时,都会把这段话拿出来再读一遍。自我同情,是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的第一步。需要再强调一次的是,出人头地的焦虑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无法直接跟它进行对抗。因此,在对它有一定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就是读书和写作。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安静的力量》中写道:“这种力量,我在高三的时候第一次体会到。那时候学习压力大,不过我还是找到时间在寝室里看课外书。每天吃过饭,离晚自习还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会来到宿舍的小自习室,通常这个时候一个人都没有。我就坐在一张不知道哪里搬来的椅子上看小说,看村上春树,看《偷书贼》。整个人沉浸其中,身心的疲劳尽去,快到点的时候再洗个澡,开开心心地去教室复习。再一次长时间地感受到这种力量,是在去年六月份到八月份。在那将近一百天的时间里,我事无巨细做记录,记录着工作和下班之后的阅读与写作。无论在外面经历了什么,也无论内心遭受了什么,只要一坐在桌子前面,我就可以立刻得到安宁。这就是安静的力量。”

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读到跟作者有共鸣的想法,给了我许多坚持做自己的信心。这是许多其他兴趣爱好所提供不了的。村上春树在他的书中写道:“说到书,我就像握着铁锹往熊熊燃烧的炭窑里乱铲乱投一般,一本又一本,如饥似渴地读过各种类型的书。单是一本本品味和消化,每天就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其他事胡思乱想。有时也觉得,这样对我来说或许是好事。如果环顾自己周围的状况,认真思索那些不自然的现象、矛盾与欺瞒,直接去追究那些无法认同的事,我很可能会被逼入绝境,饱尝艰辛。”

即便你对读书和写作不感兴趣,有一项有创造性的兴趣爱好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例如学习一种舞蹈、练习一种乐器、做一桌美味的饭菜等等。我有个朋友之前做中学老师,每天压力都非常大,一度陷入抑郁当中。她选择一有空就去唱歌、弹尤克里里,还报名在网上学习日语。

第二点建议就是做事。

人的注意力有限,只要投入到了某件事情当中,就不容易想起那些激发攀比心的东西,人也就变得没那么浮躁。只要做了一天事,无论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会对人体的能量有足够的消耗,以至于没力气没心思想东想西。人心浮躁,很多时候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闲的”。

一旦真的开始认真做事,人就会不得不面对现实,明白“万丈高楼从地起”的道理。在上一篇文章中写道:“我在高三的上学期开始有了随手做笔记的习惯,算起来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了。”那么在这八年来,我一共用了多少本笔记本呢?

翻开这些笔记本,我清楚地看到是在2014年12月27日开始有建立思考系统这一想法的,一直到2017年8月14日才酝酿成一篇文章。至于打造和完善这一系统,恐怕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年头。

无论你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程序员、一位出色的学校老师、一个杰出的企业家,都需要付出努力和艰辛,一步一个脚印,积累经验,以期开花结果那一天。

越是明白这一点,浮躁的时候就会越少一些,内心宁静的时候就会越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