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09 | 读书工程学:如何使用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阅读目标

1

这个中秋国庆假期没有出去玩。在深圳湾走了几个来回,打了一次篮球,用锻炼身体给自己充电。

刚刚过去的9月份阅读又创历史新高,这有赖于前几个月良好阅读状态的延续。5月份读了228.5小时,6月份读了206小时,7月份读了248.5小时,8月份读了303小时。

首先,我还是会先跟大家汇报一下上个月的阅读情况。然后,跟大家聊这么两个话题——如何使用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阅读目标,以及为什么说「阅读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最后,就是这个月定下了的新目标。

2

上个月我读了323个小时。这个数字非常巧合,跟在前年疯狂加班的单月工作时间一样。那段时间我每天4点半起床,周末不休息,真的是在燃烧生命。这次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我感觉没怎么努力,不怎么费劲,就读了这么长时间。睡眠跟平时一样,身体也没有发出警告的信号。

平均每天看书10小时46分。看书最少的一天是9月6号,星期三,看了8小时。看书最多的一天是9月27号,也是星期三,看了13.5小时。后面这个星期三,是我发烧的第二天,请假在家休息,所以能看这么长时间。

9月份之所以能再创历史新高,跟上个月还是同样的三个原因:连续的状态好、电影主题阅读、每天走一万步。

3

我最近的一个阅读大目标是达到业余极限,也就是在有一份全职工作的情况下,每个月看书362个小时。那么,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呢?我给自己发明了一个词,叫读书工程学。也就是说,使用工程学的方法,实现我这个阅读目标。

我的灵感来自于马伯庸的历史小说《长安的荔枝》,讲的是一名底层官员,如何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奇迹般地把岭南的荔枝在11天内送到长安,并且保证荔枝不变质的传奇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主角用的就是工程学的办法。总结就是三个词,设计、测试、实现。

他先是设计出一套方案,然后测试荔枝送到离长安多远的地方就会变质。测试完之后,再修改方案,再测试。反复迭代之后,终于找出了一套终极方案,并且将其实现,最终达成「一骑红尘妃子笑」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么我的阅读工程学也是一个道理。首先,我设计出一套阅读的方案,包括使用番茄钟、多样化阅读、使用阅读数据激励、电影主题阅读、每天走一万步等等。然后,开始进行测试,看看这样的方案能帮助我在一个月里最多能看多长时间的书,接着不断迭代和优化。最后,我会使用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最科学可行的方案,实现每个月看书362小时的目标。

在此期间,我会记录探索的过程、心得体会,希望能写出有价值的文章分享出来。

4

阅读对于我来说,就是目的,不是手段。我相信没有人会在考完试之后再去翻教材和参考书,因为对于考生来说,刷题和复习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而我看书更多的是感兴趣,享受阅读的过程,尤其是通过长期的大量阅读提升了自己的阅读耐力和理解能力之后,能享受到越来越复杂的阅读乐趣。

每次我觉得自己对「什么是目的」这个问题有动摇、有疑惑时,就会看一遍《徒手攀岩》。这是一部记录片,记录了美国攀岩运动家亚历克斯·霍诺尔德在不借助任何绳索或安全装备,耗时3小时56分,徒手登上优胜美地国家公园3000英尺高的酋长岩。

霍诺尔德喜欢攀岩,喜欢徒手攀岩,喜欢这种直面生死、追求完美的极致挑战。对于他来说,徒手攀岩不是获得名利的手段,就是追求人生意义的目的。

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样,读书是有很多现实的好处,例如增加谈资,在别人面前显得自己很有学问。例如帮助精进专业技能,在职业上发展得更加顺利。例如提升沟通能力,改善人际关系等等。但是我会尽量让自己忽略这些好处,至少不要太关注这些好处。这些好处不是目的,而是副产品。读书读多了,读到位了,这些好处自然就有。

如果太过关注这些好处,很容易就会走偏方向,得不偿失。阅读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5

10月份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主目标,另一个是辅助目标。

主目标当然是阅读,这个月要看书343.5小时。这个数字是怎么得出来的呢?9月份看书323小时,而10月份多一天,那就按照12小时算,那就是335小时。10月份剩下的30天,每天再多看0.25小时,那么就是多出8.5小时,最后就是343.5小时。

辅助目标是运动,这个月要健走加跑步72公里。我在这个长假发现,1小时以上的健走和10分钟以上的跑步,对阅读状态的提升很有帮助。在过去五天,我一共运动了12公里,那么一个月下来应该可以达到72公里。